镉(Cd)是一种具有高毒性的重金属元素,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活动中。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、生物富集性以及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(如肾损伤、骨代谢异常和致癌风险),镉污染已成为关注的焦点。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,镉通过废水排放、矿产开采、化肥使用等途径进入生态系统,进而污染土壤、水体和食物链。因此,建立科学、精准的镉检测体系,对环境污染防控、食品安全保障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。
镉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领域:
镉检测覆盖多领域,具体包括:
根据检测对象和目标,主要分为以下几类:
主流的镉检测技术包括:
通过镉原子蒸气对特征光谱的吸收进行定量,分为火焰原子化(FAAS)和石墨炉原子化(GFAAS)。其中GFAAS灵敏度可达μg/L级别,适用于痕量分析。
具有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,检测限低至ng/L级,广泛应用于复杂基质样品(如血样、海水)的精准测定。
基于镉离子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,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(DPV)或阳极溶出伏安法(ASV)实现快速现场检测。
无需样品消解,可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镉含量,适用于土壤、沉积物的快速筛查。
检测结果需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评判,例如:
数据应用方向包括污染风险评估、修复方案制定、食品召回决策及政策法规修订。
当前镉检测面临基质干扰消除、超痕量分析精度提升等挑战。未来趋势包括:
镉检测是环境治理与健康防护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。通过完善检测标准体系、推广高灵敏分析方法、强化跨领域数据共享,可显著提升镉污染防控效能。未来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多学科交叉融合,为实现"精准监测-智能预警-治理"的全链条管理提供科学保障。